磕不磕
河南商报:给父母"磕头"可不可以?
http://opinion.people.com.cn/GB/5321409.html
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给学生布置主题为"亲情寒假、感恩父母"的寒假作业,内容之一就是给父母磕一个头。校方称:"这不是为难学生,只是想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。"(详见昨日本报A14版)
磕头有何不可
如今,在城市和一些开明的乡村,给长辈磕头拜年的风俗已经很少看到了;与此相反的是,一些年轻人为了讨恋人的欢心可以下跪,为了炒作可以下跪甚至裸奔,为了生存可以下跪乞讨,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,可以把陌生的顾客"拖"到促销现场就作揖磕头叫"爸妈"……为什么给父母磕一个头却成了"不可能完成的任务",要我看,这并非放不下架子,恰恰就在于缺少感恩之心。
――何勇海(市民)
给父母磕头,好!
鸦有反哺之义,羊有跪乳之恩,马无欺母之心。感恩是起码的做人道德,不懂得感恩,就失去了爱父母的感情基础,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,将来也不可能爱事业、爱国家。因此,"亲情寒假、感恩父母"的作业,实在是非做不可。虽然磕头让人觉得有点过时,其实,这不妨看作是一种矫枉过正,正是凭借这样一个古朴而郑重的形式,宣示日益淡薄的感恩传统的回归和倡导。
――钱夙伟(职员)
不必拘泥于形式
校方做法的瑕疵在于:不恰当地运用了一种不合时宜的感恩表达方式。如果学生选择了校方规定的其他表达方式,比如,为父母做一顿饭、谈一次心、敬一杯酒等;或是将自己一年的学费、住宿费、生活费等各项花费算个总账,再把父母一年的总收入算个账,想一想父母的艰辛和奉献。效果也并不见得差。在笔者看来,让学生常怀感恩之心,并不拘泥于施磕头大礼。一个时代的人,有一个时代的人的表达感恩和实施感恩的具体方式。
――李记(媒体从业者)
是种文化恋旧
于丹解读《论语》中讲道:"孔子认为对父亲、母亲的孝最简单的表现就是每天出去和回家时给老人打声招呼,因为不在父母跟前,父母亲会牵挂你,孝敬父母也要通过一定的形式让父母亲感受到。"圣人尚且如此,我们何必固执于磕头感恩的旧民俗?
毕竟时代在进步,思想在开放。无论从社会的构成和来自现代人的要求,"磕头感恩"都必将没落,是无人能够阻挡的。
――吴向阳(职员)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